214,朋友,一生一起走-《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第(2/3)页

    外婆撇了陈知年一眼,“还是我外孙女婿会做事。”

    陈知年呵呵,没有外孙女,哪来的外孙女婿?

    幸福里是新小区,主要分为两片,一片是没有电梯的五层公寓楼,住着的多数是本地人,属于回迁一类。

    陈知年和朱暖就租住在这一片里。

    另外一片是12层的电梯公寓楼,住着的多数是外来人。周辞白家也在这一片。

    虽然周辞白家有电梯,但不管是周辞白还是陈知年都很少用电梯,一般都是走楼梯锻炼身体。陈知年就很喜欢走楼梯,瘦腿比跑步管用。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陈知年总觉得电梯不安全,总想着电梯要是掉下去怎么办?

    每次坐电梯,陈知年都会在心里一遍遍的想着如果电梯发生故障她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自救?

    “我要坐电梯,我还没有坐过电梯呢。”外婆毫无疑问的选择了体验新事物。

    陈知年当然不会拒绝外婆,“好。”

    一行人走进电梯。

    “大妹,你教我用。”

    陈知年......“好。”

    “到了?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外婆疑惑,“再试试?”

    陈知年???

    她真的要笑了。如果是别人,她都要骂一句,“傻逼。”但这人是外婆,陈知年只能哄着,让外婆不要着急,先休息。

    想要再试试?

    当然可以。

    明天就是坐足一天,也没有关系。但现在,应该回家洗澡、睡觉。

    周辞白站在旁边,忍住笑意。

    幸福里已经算是不错的小区了,但外婆和她的老姐妹们还是一致觉得房子太小了。这么多人住在同一栋楼里,多不方便?

    而且还是不熟悉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

    什么性格?什么脾气?全部不清楚,住着都不安心。要是有个坏人住在同一栋楼,住在身边,想想就不安心。

    而且,房子也小,多几个人就转不过身来。

    其实,周辞白的房子真不算小,一百多平方的三房怎么能算小?但相对于农村的大房子来说,的确小了。

    虽然农村的房子不漂亮,但面积够大,够宽敞。

    外婆把周辞白家参观一遍后,得出结论,“还是农村更舒服。”因为青山镇地广人稀,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所以家家户户的住宅面积都不小。大部分人家都是屋前鱼塘,屋后菜园,院子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果蔬等等。

    但城市的房子?

    在外婆看来,就是一个火柴盒。

    小小的。

    狭小的。

    如果让她们选,她们可能会更喜欢乡下农村。虽然城市里的房子雪白雪白的,看起来干干净净,但实在太小了。

    客厅里摆放了茶几和沙发后,就没有什么空间了。

    “这个沙发舒服。”外婆用力的坐了坐,弹了弹,“弹性好。软软的。”

    “颜色也好看。”外婆用手摸了摸,在布料上搓了搓,抠了抠,“这布料也不错。不起球,不起毛,不勾丝。”

    陈知年想要捂脸。

    “这沙发比木的舒服。”农村人置办家具多数是木质的,因为木质的更耐用。但是,如果说好看,肯定是布艺的选择更多。

    这套沙发是周辞白买的,简约的灰白风格,但陈知年觉得颜色不够明艳,不够温馨,然后套上了粉色小花带边的沙发套。

    虽然破坏了房子的整体设计感,但更温馨,更有家的感觉。以前,只有周辞白一个人的时候,虽然也做饭,但房子就是少了些烟火气,冷冷清清的。

    随着陈知年的小物品的增加,房子终于成了家。

    温馨,温暖,让工作累了一天的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

    “这个枕头也好看,怎么放在沙发上?”枕头不应该是摆在床上吗?外婆责备的看一眼陈知年,“不收拾。”有些东西就不应该乱放。

    这枕头怎么能随便的放在客厅?

    让外人看了多不好?

    “这枕头抱着舒服,就是太高了,也不怕有颈椎病。”外婆嫌弃的在抱枕上拍了拍,然后嫌弃的扔到一边去,最后让陈知年多枕决明子枕头。

    老人都喜欢使用的东西。这样的抱枕花里花俏的,不是她们的菜。

    陈知年给外婆科普,这是抱枕,是让人抱着看电视用的。所以,颈椎病什么的,和抱枕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没有不礼貌一说。

    “城里人就是讲究。”看电视还要抱着个枕头。

    外婆对家里的很多东西都好奇,例如冰箱、空调、热水器等等。陈知年认真给她科普,再教她使用。

    外婆最喜欢的是冰箱。如果不是需要电费,外婆肯定会让陈知年给她买一个在家里用,真的太方便了。

    广东人喜欢新鲜的食材,不喜欢腌、晒、熏一类的食物。但广东的夏天实在太热了,很多食材都必须当天吃完,否则就容易坏。

    而家里的青壮年轻都出外打工了,只有老人和孩子在,杀一只鸡根本就吃不完,更不要说好几斤重的鸭,或者十几斤重的鹅了。

    吃不完,保存又难。

    如果有冰箱就方便多了。

    但在听说需要电费后,外婆果断摇头,“不需要。”

    即使已经九十年代了,外婆还是算计着用电。为了省电,即使大夏天也很少开风扇,一般都是用大葵扇。

    至于点灯?使用的时间就更少了。

    为了省电,一般都在天黑之前吃晚饭。

    算计着,一天就一两度电,尽可能不超过两度。所以,对于需要整天耗电的冰箱,外婆果断拒绝。

    “外婆,我给你买冰箱,然后让大舅二舅交电费。”

    “不要。”外婆摇摇头,“你大舅二舅的钱不也是我家的钱?”

    还是等什么时候不要电费再说吧。

    陈知年直接翻个白眼,梦里不需要电费。

    随着用电的机器越来越多,电费只会越来越贵。

    “如果只有两个人,这房子还不错。不会冷清,也不会很亲密。”外婆摸摸冰箱,再摸摸旁边的电视柜,然后再看看客厅里的茶几,“人多就挤得难受了。”

    很多人喜欢住楼房,要外婆说,楼房还不如院子来得舒服。

    “虽然说城里住着方便,又是煤气炉又是热水器的,打开开关就能用,但我还是觉得农村舒服。”外婆看一眼陈知年,“不过,偶尔住一次两次也是很高兴的。”

    陈知年抿嘴笑,眉眼弯弯,脸上的酒窝明显,“你高兴就好。你高兴,我就高兴。”

    “没想到,我没享到女儿的福,却享到了外孙女的福气。”外婆略带感慨。不知不觉,外孙女也要嫁人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

    当年的小娃娃长大了,而且越长越好,越大越本事。

    外婆悠悠的和陈知年说起以前的事。有些,陈知年已经听过了很多次,有些还没有听说过。外婆喜欢说话,喜欢把过去的一些事情翻来覆去的说。

    有些事情说十遍就有十个版本。

    像陈知年出生艰难,外婆说了十几年。

    陈知年是爸妈的第一个孩子,两家人都在期待她的降生。但陈知年因为脑袋过大,足足生了两天一夜。

    当时,请来的接生婆已经是附近十里八乡手艺最好的了。农村人生孩子,就没有送医院一说。而且,相对于医院,大家更信任接生婆。

    再说了,从清水村到镇上医院不仅需要好几个小时,而且山路难走。

    阿妈痛了两天一夜才把陈知年生出来。

    母女平安。

    外婆常对陈知年说‘你妈生你不容易,你要好好孝顺。’虽然陈知年不能体会,但能理解外婆的心情。

    母亲,母亲的母亲。

    生命是传承,母爱也而在传真。

    即使外婆不说,陈知年也会孝顺爸妈的。爸妈为了让他们有好的生活而辛苦劳累了一辈子,他们也应该让爸妈有一个幸福又舒适又开心的晚年。

    陈知年也愿意努力赚钱,就为了让爸妈又更好的晚年生活。
    第(2/3)页